课田制

发布时间:2024-06-06 点击:256
课田制
中国西晋政府实行对自耕农征收赋的税收制度。曹魏时期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在魏末逐渐被破坏以后,公元264年,司马昭决定“罢屯田官,以均劳役”,把大量的屯田客和电四士卒转化为自耕农。晋武帝太康元年(公元280年),规定了课田制度:男子1人有权占田70亩,女子30亩。这是应种上地的限额,不是实际授予的土地数额。占田之中,了男(16—60岁)有50亩、丁女有20亩、次丁男(13—15岁、61—65岁)有25亩要课税,称为课四,每亩课田收税谷8升。不管田地是否占足,均按此定额征收。西晋政府通过课四,一方面征收了赋税;另一方面意在达到“寓劝于课”,通过征收实物的种类与数量,达到劝她农民种田的目的。经济史学界对课田制的认识,长期存在是劳役地租还是实物地租、是田制还是税制的不同看法。


分公司变更登记应提交哪些材料
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地位
软件产品如何征收流转税?
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 以前预售的商品房如何处理
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票样及真伪查询方式
济南市生育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?
公司设立协议怎么写?公司设立协议书范本
公司注册资本变更股东会决议的范本有哪些内容?